學院舉行“人生導師”專題沙龍 陳昌來老師分享“我的大學—記憶與感悟”
發布者:劉明東發布時間:2017-03-24浏覽次數:324
為了引導我院大學生及早樹立職業生涯目标,幫助低年級大學生消除人生的迷茫與困惑,對外漢語學院于3月22日在奉賢校區五B227舉辦了 “人生導師∙教學名師”專場主題沙龍活動,邀請到了著名語言學家、上海市教學名師陳昌來教授與對外漢語學院的本科生、太阳网集团8722進行交流,他交流的主題是“我的大學——記憶與感悟”。
開場伊始,陳老師先從自己和對外漢語學院的感情與淵源談起。1999年他來到上海跟随張斌先生做博士後研究,2001年一起參與組織申報成功對外漢語專業,之後他又作為創始之初僅有的三名導師之一做好本研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随後又為留學生教育東奔西走,創立了漢語言專業、中國語言文化兩大留學生專業。
關于自己的大學生活,陳老師以風趣幽默的風格講述了自己的大學時代,引得同學們在笑中又有諸多思考。在他眼裡,現在的大學生與他那個時代的大學生有着顯著的差别。過去在課堂上傳紙條是他們的娛樂方式之一,織毛衣成了他們消磨無聊時光的消遣,敲飯缸的聲音傳遞着他們對于中午老師拖堂的不滿......幽默的話語中散發着濃濃的懷舊感。
生活除了詩和遠方,還要考慮眼前的生活學業以及就業等現實難題,陳昌來老師指出了正處于大學時代的我們該注意的問題。如今時過境遷,社會對于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開始變得迷茫、現實,因此缺乏他們曾經所珍視的定力與情懷,但是社會對我們的磨練也增強了我們的自信心與表達能力。至于人人關心的仿佛近在咫尺又好似遠在天邊的未來,老師點出四點我們眼下應當重視的方面,那就是:定位、規劃、态度與細節,這些都是為了不浪費大學四年而必須做的事情。
知識是通過交流獲得與傳遞的,在學生提問環節,聽衆也可謂是受益匪淺。有的學生提出深刻的中西方教育差異問題,有的也指出如今最令人關切的就業問題,老師都信手拈來,侃侃而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他建議對外漢語學院的學生應抓緊青春,考出能考的證書,在未來的規劃上要盡量利用專業所學做好職業定位和制定具體實施方略。
一場心靈交流的沙龍在短暫的一個半小時内結束了,每一位參與者都感覺意猶未盡,收獲頗多。随着信息時代的發展,大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娛樂要有,思考更是必不可少,不管将來能否成為像陳師那樣的大咖,但都要時刻記住不能浪費自己寶貴的大學時光,盡自己所能地充實大學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撰稿人:居旻樂



|